了凡四训
8.7

   电视剧
了凡四训

年 代:
2002
地 区:
内地
类 型:
古装
导 演:
郑大圣
主 演:
达式常
简 介:
《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为教育子孙后代所写的四篇家训,四个部分分别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主旨是:相信人的命运由天注定者乃凡夫俗子所为,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我们(世邦)公司根据原著拍摄了《了凡四训》四集电视连续... 更多

猜你喜欢

剧照

同导演与演员作品

    精彩评论

    改命奇书 2022-01-03

    稻盛和夫先生在每次采访时提到,他年轻的时候有幸读了这本《了凡四训》,才能够创办京瓷和DDI,晚年又挽救了日本航空的危局。第一章 命理的真相我年轻的时候不愿意做过于繁琐的事情,不能包容别人,心胸狭窄,恃才傲物,说话轻率,随意议论,这是福德浅薄的表现。大地上越是污秽之处,越是能生长作物,水太清了就没有鱼能生... 详情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2021-01-08

    这部剧一半糟粕一半精髓。看的人清心寡欲,就差出家了。可见最没有欲望的恰恰是最有欲望的。剧中人物,为了改运,发誓日行万善功德,最后逐渐完成,各种艰险困苦因为要达成目标竟然不觉得丝毫苦滋味,也算求仁得仁。这部剧还是“林黛玉”投资拍摄的影视剧,想起佳人的命运,陷入沉思。为了改运而行善的善事?虽然有点奇怪,... 详情

    说来道去,实践第一 2020-07-23

    这部剧是分两段看完的,没错,最近遇到了些事情,又开始迷惘了些,不知道是吃饱了没事干还是死到临头还嘴硬还是啥的又牺牲了宝贵的学习时间把这部剧给看完了。《了凡四训》,最初了解到这还是在高中时期,大概也是“中二病”犯了在那边杞人忧天矫情造作那边“人生苦短”吧,知道了这是本“改命”的书,然后就没去细究下去了... 详情

    立命 改过 积善 谦德 2020-03-01

    垂首作揖,承蒙了凡先生教诲及后世传承。《了凡四训》作为国学经典和处事哲学,非常值得反复研读学习并教育后辈。在此,不探究其所述经历所举事例真实与否亦或传说,且当为劝人向善匡扶正道之目的。“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训,体现的智慧与胸怀,望共勉之。一、版本浅析⒈《了凡四训浅释》出版社:上... 详情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19-07-15

    要修德行善,要时常自省,从心改之,要居安思危,要知羞耻,怀畏惧,也要懂勇猛精进,能辨善恶,也要尽心行善,心怀谦恭,虚怀若谷……所谓造命者天,立命者我,道理是通俗易懂的,难的是做到,更难的是天天如此做。如果可以坚持用圣人的标准每天要求自己,并且做到,自己起码也算是半个圣人了不是吗?看完受益良多,内心沉... 详情

    造命在天 立命在人 感恩了凡大师 2018-02-17

    配合有声书一起看的,听一段音频看一段电影,一共听了有两三遍吧。电影台词大多是书中原话,干货多,事例多,情节少,主要是再现书本。了凡很细致的讲了造命在天,立命在人的道理,也身体力行改命。主张大家多做善事,积阴德,利后代。书中故事多为行善后子孙晋官升爵,这是基于所处的时代特点,有志青年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 详情

    《了凡四训》超140字影评 2017-12-08

    “说曹操曹操到,没到的曹操不计较。”这部电影仿佛通篇都在说:大家快来看我指鹿为马、胡说八道!从影片放出字幕,观影体验就直线降低。我眼中的西方哲学家大多单干,有沙龙(聚会、分享),但也会有嫌隙。解决嫌隙的办法,除了相互诋毁、抹黑,还有远古的决斗,近代则理性许多——文字踩踏,等对方犯错。而东方哲学家,这... 详情

    修行-智慧 2017-06-12

    何謂「善」,這很重要,必須要有能力辨別。中峰禪師: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惡。有益於人。則毆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則敬人禮人皆惡也。这也解了我最近的疑惑,更加理解佛教哲学对于智慧而非个人的崇拜,更加理解为何《正见》里这样写:“佛教徒最关注的就是智慧;道德和伦理是次要的。”拥有“智慧”,是多么难的修... 详情

    思考使人进步 2017-01-16

    《了凡四训》这部片子制片之简陋,令人发指。但是里面说了很多很多的道理,却让人心生戚戚焉。(这片子令我想到了《狗镇》,为了讲道理,而把场景都忽略掉了,属于极简风的影片吧。)我比较有感慨的如下:“从内心去求,得外部之果”“公门之中好修行”“行善修德,改变命运”从“善过录”开始记录“常思己之过错,莫论人之... 详情

    《了凡四训》电影记录 2015-09-20

    1. 凡人,未能达到无心。无心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面不会被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所诱惑;内心不起贪嗔痴欲的妄念。达不到这个境界终为阴阳所束缚,不能超越阴阳五行数理的范围,安得无数。但是,唯有平凡的人有定数。那极善之人,数就拘他不定;而极恶之人,数也拘束他不定。2. 可是孟子曰,求则得之。这是说追求应在自己... 详情